学科建设

MAJOR

武汉大学生态学(0713)学科可追溯至1893年建校之初设立的培养博物学人才的格致学部,200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和2012年划分获批生态学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凭据国家教育部的学科调整,生态学由原来生物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提升为与生物学并列的一级学科。2013年生态学被评为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学科现有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共4个二级学科及主要研究偏向,拥有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视察研究站(http://lzl.cern.ac.cn/)、神农架野外实习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http://snsx.whu.edu.cn/)、动植物标本馆。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5人。


以于丹、卢欣、赵华斌、侯昕教授等为学科带头人,学科在水生植物生态学、高原与极端情况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四个偏向上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在水生植物与水体修复研究偏向上,连续37年在全国进行水生植物视察,收罗标本38万份,视察群落样方5万余个,居全国之首;近年来在湖北梁子湖、金湖、云南洱海、湖南大通湖等多个湖泊乐成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大面积的沉水植被,有效改善了水质。在青藏高原,对特有鸟类地山雀的相助繁殖生态学研究积累了40多个种群连续20年数据,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相助繁殖研究体系,提供了极端情况相助繁殖行为进化的经规范例。在动物食性多样性的分子与进化生态学研究偏向上,建设了新的实验体系,接纳多学科交织融合研究手段,揭示了味觉、消化酶和代谢酶等相关基因在动物食性多样性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味觉在哺乳动物生态物种形成中发挥要害作用的新假说,为情况和食性促进动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机制性解释;在Science、PNAS发表评论文章,在PNA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olecular Ec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关于动物味觉基因进化的研究被Nature、Science等评述或报道。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偏向上,恒久研究加入调控植物和情况因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干旱、高盐、低温、高光等严苛情况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光相助用的分子机制,揭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植物生理和生态适应性的分子机制。


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2017年)中,生态学评估结果为B+,排名并列第11。在基本科学指标ESI学科排名中,学科支撑的武汉大学“情况科学与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排名全球前5‰。


学科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紧扣生长趋势,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创新教学要领,打造与世界接轨的课程类型;创新育人理念,强化实践课程建设,充实发挥野外实习基地和野外台站的作用;增强专业教学质量监视,建设高质量保障体系,鼎力大举培养身心康健、具有突出创新意识与原创研究能力的高条理拔尖科研人才。

返回顶端